欢迎您,访客 | 登入查看你的信件 | 繁体 注册| 账号管理| 私人信箱| 搜索本站| 登入
YouMeta 北美论坛 - 休闲养生
北美休閒園地﹐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生活充滿歡樂
声明:会员转载或发布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
本站首页 -> 休闲娱乐 -> 北美论坛 生活情感 | 健康世界 | 文学园地 | 搜索论坛
生活情感
美国生活
交友约会
恋爱婚姻
亲情至爱
女人世界
男人天地
金秋时光
艺文娱乐
休闲茶馆
笑话幽默

健康世界
健康新闻
医药卫生
饮食养生
中医养生
妇幼保健
男性健康
益寿延年
健康顾问
健康生活
美容时尚

幸福养老 专家献策
05/15/2014 4:22 pm 发表

类别: 金秋时光

十大专家献策中国社会化养老

  南京有这样一家养老院:人性化的居室、优雅的环境,配上图书室、棋牌室等设施,每张床位每月收费只有1500~3500元……按说,这样的养老院应该能吸引不少老人入住,但据《现代快报》记者调查,这家养老院入住率只有20%。住在这里的张奶奶向记者诉苦:“这里环境虽好,但看病拿药要跑很远。”据了解,目前社会上像这样的养老机构不在少数。一些养老机构,房子越盖越多,硬件十分完善,配套的软件服务却远远跟不上。“过优质的养老生活”,是每一个老人的愿望,如何实现它?我们请来十大相关专家,共同为社会化养老出谋划策。

  制度:实施细节要明确

  近年来,国家在制订和完善养老相关政策法规方面,已经迈出了很大的步子,现在的问题是框架搭好了,具体的实施细节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比如政府应该怎么做,社会力量怎样才能更好地参与,老年人的需求如何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等。政府的激励和服务措施联合社会力量,并参考需求方——老年人的评价,三方共同发力,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化养老体系向前发展。

  服务:亟须统一标准

  近年来,为应对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我国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由于这项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养老服务业标准体系有待完善;标准强制性不足,实施效果有待提高;服务管理核心标准的研究有待加强;标准化技术组织与人才队伍比较匮乏;标准化建设与管理保障机制尚未健全。整体来说,养老服务标准的制订,需要通过市场来检验,不能各自为战;另外,要克服部门利益,正确研判,解决政策碎片化的问题。

  照护:面向全体,突出重点   

  我国目前的社会养老服务,功能大多只限于吃穿住的收容性服务,而尚未转变到现代的、社会福利意义上的、既有重点又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具有整体性功能的老年照护。因此,需要从顶层设计、战略规划和制度安排入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机构调整为主线,着力调整我国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今后,养老服务应更注重调整服务结构、拓展服务范围、发挥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健康:抓好“一头一尾”   

  养老不是光盖楼,楼建起来,一定要配备相应的医疗保健功能。在我看来,让老人活得健康,抓好“一头一尾”非常关键。“头”指的是做好预防,这需要媒体广泛提供科学、实用、通俗的健康科普知识,老人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尾”指的是康复,康复是我国医疗行业的短板,发展严重滞后,导致有些能出院的老人因找不到康复病床无法出院。我们一方面应加大社区投入,在社区建立一些病床;另一方面要培养专业的护理人才。

  管理:“防治康养”四轮驱动

  目前,我们已将老年保健服务纳入到了健康管理的范畴,通过“防、治、康、养”四轮驱动、协调发展助力养老。健康管理的介入对老年保健服务主要起到三方面的作用。首先,引领老年保健康复整体前移,使老年人从“治病”转向“治未病”。其次,帮助老年保健形成一系列的整理管理办法,对老年人身体健康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最后,建立老年保健的信息系统,提高个人的健康素养。

  队伍:实现职业化、制度化   

  目前我们面临的养老瓶颈主要集中在政策制订、养老队伍、制度监管和投资门槛四个方面。对于社会化养老,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不少政策,但这些政策还缺少必要的连贯性,离老人的需求也有一定差距。养老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水平明显滞后,这无疑拖慢了社会化养老的发展步伐。制度监管上虽不是空白,但由于缺少第三方评估,养老机构的运营情况、满意程度都需要打上一个问号。最后,社会化养老作为一个产业,必须考虑如何吸引社会力量投资,这需要从政策上给予支持。

  护理:培养训练有素的人才

  解决养老问题需要从顶层设计出一套涉及老年多方面和多层次需求的社会服务体系。首先,要对养老需求的规模和程度有准确的认识。比如,老年人中有多少是身体健康、可自理的,多少是失能、残疾的,不同年龄段老人的需求有哪些不同等。其次,要评估预测需要多少成本才可以达到基本的养老需求。最后,谁来提供养老服务。目前,训练有素的医生和护士数量远远不足,如何激励医学院校定向培养老年服务产业的各类专业人才,如何激励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人才留在社区,都将是未来必须面对的问题。

  心理:给老人尊重与认可   

  目前,我国有近1000万认知障碍症患者,但约80%~90%的患者尚未寻求诊断或得到帮助。在医疗方面,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帮助每一位患者的关键;从社会角度来说,应调动更多的力量关注这一群体。在我国居家型养老为主的养老服务模式中,应鼓励社区建立适合照护患有认知障碍症老人的服务团体,为家属提供科学的辅导与支持。鼓励开发适合这部分老人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养护用具和康复器材,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此外,老年人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为老年人提供娱乐、精神帮助,让老年人获得应有的尊重与认可,快乐的老去,也是养老服务应该和必须考虑的问题。

  模式:摒弃“拿来主义”

  国家层面,最关键是解决政策的顶层设计问题,尽早出台可落地实施的有效的法律法规。养老不同于其他产业,它是一项政府的民生工程,投资周期较长,如果政策的持续性和保障力度不够,无法给投资者以较长时间的安全感。企业层面,需要对养老产业进行更多的研究。很多企业都抱着“拿来主义”的心态,走马观花式的国内外考察很多,但到底如何做出适合中国的社会化养老模式,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探讨。个人层面,社会化养老的理念尚需进一步建立。与以前相比,我们对晚年生活的规划意识在加强,但观念转变尚需时间。比如,年轻时就应开始为养老做准备,规划养老生活。

  经验:鼓励私营机构参与

  在澳大利亚,每个地区的政府在提供资金支持前,对老年照护机构真正需要什么,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并应基于人口统计学做出评估。这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我们也是慢慢才意识到,谈论养老建筑和设施前必须先仔细考虑服务问题。只有当我们确信有需求时,才能开始开发特殊的养老住所。如果私营机构希望参与进来,应该鼓励他们去做,但首先要提供给他们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框架,引导他们怎么选址。(生命时报)


引言回复

by 消息中心

为六类老人订制体检
05/15/2014 4:28 pm 发表

幸福养老 体检防病

为6类老人订制体检

  上了年纪,身体零件慢慢老化。老年人要想安度幸福晚年,就应提高防病意识,养成定期体检、复查的好习惯。记者请来老年病科、体检科的权威专家,帮六大类型的老人开出“私人订制”的体检清单。

  查心电图

  心脑血管病型

  62岁的老王1年前查出患了高血压,吃了一年降压药,有所好转。可最近总觉得头晕、胸闷、气短,嫌麻烦,没去医院复查。结果一周前突然胸口痛,送医院检查是心绞痛发作。

  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李小鹰建议,尤其是有高血压、冠心病史的老人,应做好二级预防,其中要注意两个原则:

  其一是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坚持治疗、复查,在医生的建议下根据症状定期体检。一般来说,这类老人要经常监测血压,至少半年查一次心电图,有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等症状者最好1~2个月查一次。另外,最好每年做一次超声心动图;包括血糖、血脂、尿酸、肝肾功能在内的血生化检查也很有必要。由于心脑血管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他汀和阿司匹林,后者可能会诱发胃肠等不良反应,如果有胃痛等情况要反映给医生。需要提醒的是,不建议老人自行前往体检中心检查,而要遵医嘱。

  其二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食疗、运动、心宽、戒烟、限酒。1.食疗就是低盐、少油、多蔬菜,碳水化合物不超过半斤,水果要根据有无糖尿病来选择。2.适度做能承受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打乒乓球等。标准是运动后不觉得憋喘,心率不超过120次/分。最好不爬山、骑自行车或参加比赛。3.心宽,首先是家庭邻里关系要和谐,别凡事斤斤计较;其次要勇于学习新事物,多交友。4.戒烟,烟瘾大的人可以逐步戒烟,吸烟量逐渐地往下减。5.限酒,每天摄入酒精不超过20克。计算方法是:饮酒的毫升数乘以度数,再乘以0.8(酒精比重)。▲

  

  查血糖血脂

  肥胖型

  72岁的马老爷子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很自信,常说自己“心宽体胖”,吃得好,想得开。可年初单位组织老干部体检,他的体检报告上写着“超重”、血脂异常,建议“饮食少油,多锻炼”。他很不理解,难道自己不健康?

  研究表明,肥胖老人比正常体重者更易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疾病。李小鹰说,胖人首先要算清楚体重指数(BMI),具体算法是体重/身高的平方。80岁以下的老人,BMI在18~24属于正常,80岁以上老人可放宽至18~25,25~28属于超重,超过28就是单纯性肥胖了。另外,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大于85厘米,属于腹型肥胖。

  李小鹰建议,超重或肥胖的老人要重点检查心脑血管系统。1.查血脂:肥胖是因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致。所以,肥胖的老人要注意查血脂,主要是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2.查血糖:肥胖已被公认为2型糖尿病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胖人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是正常人的3倍。3.血压监测:肥胖是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之一,高血压本身也可能导致很多并发症,监测血压可防控多种疾病。4.心电图:胖人心脏受累比率高于其他人,因此要定期查心电图,可以早期发现心脏异常。▲

  

  查骨密度

  骨质疏松型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尤其是女性,而且年龄越大,骨质疏松的风险越高。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骨质疏松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的第二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统计,50岁以上女性一生中发生骨折的几率达40%。据《2013中国骨质疏松骨折防治蓝皮书》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约6944万人患骨质疏松。

  如果50岁后出现不明原因的腰背痛或腿痛,就应尽早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体检。现在多采用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是骨质量的重要标志,能反映骨质疏松程度,是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现在常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等无创技术进行测量,结果用T值表示。T值≤-2.5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老人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可以了解骨骼的健康程度,及时发现骨量减少,尽早采取防治措施。

  一旦发现有骨质疏松,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二要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多吃奶制品、豆制品和绿色蔬菜,多晒太阳,适当进行户外运动。▲

  

  查肺功能

  长期吸烟型

  长期吸烟的人年老后易患多种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烟民老年时患慢性支气管炎、咽炎、肺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几率比普通人高许多。比如,近五成慢阻肺由吸烟所致,吸烟量越大、时间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早,患病风险越高;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20倍,喉癌发病率高6~10倍。

  长期吸烟的老人首先应密切留意生活细节。如果在爬楼梯、做家务时比同龄人更易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活动能力下降等情况,要及时做肺功能检查、DR胸片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指标,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只需根据要求平静呼吸,之后用力吸气,快速吐气,快速呼吸,就能诊断慢阻肺等病。2.DR胸片可观测到肺部纹理是否正常,从而筛查肺部病变。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人体损伤不大,却能诊断隐藏在气管、支气管及肺部深处难以发现的疾病。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或吃东西易呛咳,都应尽早检查。

  需要提醒的是,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的科学家发现,长期吸烟的老人,动脉硬化的速度比不吸烟者快一倍,更易引发心脏病、脑卒中等其他疾病。因此还需注意心脑血管方面的体检。▲

  

  每年常规体检

  身体健康型

  很多老人体态正常,也没什么病,但50岁后人体机能开始衰退,因此,最好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全身体检。常规检验项目如体重、血压、血尿常规(了解有无贫血、感染及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炎症等)、心电图(了解心肌供血情况,是否有心律失常等)、眼底(反映动脉硬化程度,可提早发现老年性白内障、原发性青光眼)等。

  另外,男性50岁后应查血压和胆固醇,空腹血糖至少每隔3年查一次。美国泌尿学会建议,50~75岁的男性每年应接受一次前列腺抗原血检和一次直肠指检。女性妇科检查必不可少,对发现和预防女性乳腺疾病、宫颈癌、卵巢癌等非常重要。

  体检前要注意饮食。查血脂、肝功前3天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24小时内不饮酒;查肾功能前3天不要大量吃高蛋白食物;查血糖前两天忌吃高糖食物,且不宜剧烈运动。▲

  

  慢病缠身型

  查胃肠肝肾功能

  有的老人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炎、肠胃病、哮喘、肾病等慢性病,需常年服药。尽管病情可能得到暂时缓解,但仍需定期复查。比如糖尿病患者至少每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生化全套指标,每年检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和眼底;乙肝患者每半年查一次肝脏超声,看是否发生病变;胃病患者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及时掌握病情发展,适时调整用药。

  另外,不少药物可能导致胃肠、肝肾等损伤,也须留意身体变化。比如治疗心血管病的甲基多巴、氧烯洛尔等,治疗糖尿病的格列本脲、氯磺丙脲等,失眠服用的安定、利眠宁、苯巴比妥等都可能导致肝损伤。阿司匹林则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胃肠损伤。(生命时报)


引言回复

by 消息中心

布置老人房 多花点心思
05/15/2014 4:30 pm 发表

幸福养老 老人家居

布置老人房,多花点心思

  尽管如今的养老方式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家仍然是多数人颐养天年的首选之处。无论在地域选择,还是装饰装修方面,老人的家应该遵循两个最基本的原则——安全、便利。本期,本版特邀相关专家一起出谋献策,帮老人打造一个安心的家。

  位置

  看病购物要方便

  “老人选择住所,首先要考虑医疗、购物、社区服务、环境污染这几个问题。”熊必俊告诉《生命时报》记者。

  首先是医疗问题。老人抵抗力相对较弱,大病小病没准就突然袭击,如果家附近没有医院,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很可能因未及时得到救治而陷入危险。对于患慢性病的老人来说,平时开药取药也不方便。其次,老人的居住地应配备良好的居家养老服务和生活设施。老人腿脚不灵便,家周围应该有菜市场、超市等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另外,为方便老人进出,如选择没有电梯的楼房,楼层应该低一些。第三,要考虑环境问题。一般来说,老人最好在空气绿化好的地方生活,尽量避免马路边或临街处等噪音大、空气差的地方。最后,还要有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或适合自己的文化氛围。老人退休后更需要与人交流,应该多参加社交活动。因此,是否有健身设施、有地方遛弯、晨练,社区有无活动中心……都应该列入考虑范畴。

  当然,要想找到以上4点全部满足的社区或许不太现实。因此,熊必俊建议,在权衡利弊后,应该优先考虑医疗机构。▲

  

  家具

  尺寸高低有讲究

  老人的房间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装修装饰尽量简单明了。台北市卫生局曾出台《步行困难老人居家安全手册》,对老人房间布置做出了具体指导。

  卧室:电灯开关要设在老人伸手可及的地方,门口和床头都应有开关。床的高度应方便老人上下床,一般以40厘米为宜。对使用轮椅的老人,床高度应与轮椅座位面平行。  

  客厅、餐厅:椅子或沙发最好有椅背、扶手,位置要稳固,不要太高,以老人坐着舒适、脚能平放在地面上为宜。桌子的高度应为身体坐直,手掌平放在桌面上,不必弯曲腕关节为宜。桌椅边角应尽量圆滑,或包上海绵,以防磕碰。

  厨房:厨房物品尽量别放在太高的柜子里,很多老人就是因抻长身体或站在椅子上去够东西而跌倒、骨折,也不要放在矮的抽屉或柜子里,这样可减少老人弯腰的机会。

  浴室:装修时应选用防滑材料,浴室和厕所分开;在淋浴间、浴缸、马桶、洗手台旁装个扶手;马桶高度要方便老人如厕,如果太低可改用便盆椅或加装马桶增高器。

  张浦枫还提醒,老人用的电源插座要有防漏电安全设计,距离地面要高一些,以85~90厘米为宜。▲

  

  光线

  暖色灯具多光源

  高芳堃说,老人最好住在朝阳或自然采光较好的房间,充足的阳光不但可以抑制疾病的产生,还会帮老人赶走坏情绪。

  就照明而言,张浦枫指出,老人房间灯光应该偏暖色,这会让房间变得很温馨;光源不要太复杂,五光十色的彩灯不仅容易导致老人眼花、摔倒,还容易引起心慌、头晕;明暗对比强烈或颜色过于明艳的灯也不适合,因为这很容易引起老人情绪的波动。在细节上,老人房间最好不要挂刺眼的大灯,老人习惯起夜,如果在半夜突然遇到刺眼的灯光,会影响他们的睡眠。因此建议,老人的房间应使用间接光,尽量避免光线直射眼睛;最好使用多光源,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屈光间质透明性下降,瞳孔缩小,使进入眼内的光线减少,因此就需要多光源来提高室内光线,这样才能看得清楚,只是这些光源的色彩要单一;有些老年人喜欢躺在床上看书,所以床头灯应该稍微亮点,最好使用有调节功能的灯。为防止起夜时发生意外,高芳堃建议,老人卧室门廊最好装盏夜灯。▲

  

  细节

  床头放个急救箱

  “老人容易发生意外,床头放个急救箱很有必要。”高芳堃强调。

  夜间是老人突发意外的高峰,比较常见的有心脑血管疾病、肾结石、胆囊结石以及意外摔倒等。因此,老人应该在床头的固定位置放一个急救箱,里面要放一些用于救命的药物,如硝酸甘油、降压药等;老人很容易便秘,进而引发意外,可以放些开塞露等通便药物。另外,血压计、血糖仪也应该放进急救箱。一旦头晕、胸闷,及时测量能发现问题,同时还方便老人早晨起来测量。

  除了以上老人常见病的急救药械之外,急救包还应该放置8件必备的应急医疗物品:

  1.三角绷带:骨折时能绑住头和背等地方,固定伤处。

  2.弹性绷带:用于包扎伤口。

  3.医用脱脂纱布:压迫止血,覆盖伤口。

  4.碘伏棉棒:用于小伤口的清洁消毒处理,以防交叉感染。

  5.创可贴:用于浅伤口包扎。

  6.医用胶带:用于包扎伤口。

  7.清洁湿巾:用于清洁皮肤。

  8.外用喷剂:活血化淤。(生命时报)


引言回复

by 消息中心

老人应遵循的饮食原则
05/15/2014 4:34 pm 发表

幸福养老 饮食营养

老人应遵循的饮食原则

  不超过

  一巴掌肉,一个鸡蛋

  肉类营养丰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必需脂肪酸以及锌、铁等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10》建议,老年人的一日三餐中,最好有畜肉1两,鱼虾、禽类1~2两,蛋类半两~1两。形象点来说,大致就是一块一巴掌大、一指头厚的肉,约为2两;一个鸡蛋,约为1两。

  老年人应该适当多吃鱼、鸡、鸭等脂肪低的白肉,尤其要多吃海鱼。海鱼蛋白质含量丰富,更易消化,并且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对大脑具有保护作用,有助于预防认知障碍症,且对心血管有一定益处。鱼肉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D、钙、锰、碘、硒等微量元素也十分丰富,利于老人保持营养平衡。建议每周至少吃一到两次鱼,每次2两左右,鲈鱼、黄花鱼、鲅鱼都是很好的选择,烹饪方法以清蒸或清炖为佳,避免高温油炸。

  红肉中,羊肉肉质细嫩,易消化,有益气补虚的作用,相对更适合老年人食用。做肉菜,最适合老年人的烹饪方法是炖。老年人的咀嚼功能衰退,炖肉鲜嫩柔软,脂肪含量低,较为适宜。

  鸡蛋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食品,含有优质蛋白质、脂肪、卵磷脂、多种维生素和铁、钙、钾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矿物质。不需要限制胆固醇摄入的老年人最好每天吃1个鸡蛋。制作方法以蒸煮为佳。▲

  

  要保证

  一杯奶,一块豆腐

  众所周知,牛奶及奶制品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是优质钙和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10》建议,老年人应保证每天摄入牛奶或奶制品300克,大豆类及坚果类30~50克。300克牛奶约为普通水杯一杯的量,30~50克豆制品约为一小块一两重的豆腐。

  老年人最好保证每天一杯牛奶,如果还想多补充奶制品,可以再喝一小杯(100~150克)酸奶。可以在睡前1~1.5小时喝,避免起夜影响睡眠。

  豆制品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以及大豆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植物化学物。研究证实,大豆不仅具有抗癌作用,还可以抗衰老、防治骨质疏松、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应多摄入大豆及其制品,但有肾脏相关疾病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食用。

  此外,老年人还应每天吃一小把坚果,15克左右,大约一瓷勺的量,它们能提供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和膳食纤维。西班牙的一项调查显示,一周吃3次以上坚果尤其是核桃的人,患癌症或心脏病死亡的风险分别降低55%或40%。▲

  

  相当于

  三个馒头,两碗粥

  《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10》建议,老年人一日三餐主食的总量以200~300克为宜,种类要包括谷类、薯类及杂豆。也就是说,每天吃5~6两主食,其中面粉、大米各占30%~40%,粗杂粮占20%~30%的搭配比较合理,大约是3两细粮,2两粗杂粮,相当于三个馒头,两碗小米粥。

  老年人应每天吃2~3种不同的主食,做到粗细搭配。可以在蒸饭或熬粥时,放一点荞麦、燕麦、杂豆;也可以在白面粉中加入玉米粉、荞麦粉、高粱面等,做成各色面食。老年人可以选择小米、大黄米等易消化的粗粮,制作方法以熬粥为佳,但糖尿病患者则要考虑喝粥导致血糖上升的情况。

  此外,老年人最好每周能吃2~3次薯类,大约3两,包括红薯、芋头等。需要提醒的是,若吃淀粉含量较高的薯类,就应减少吃主食的量。▲

  

  不少于

  四拳头菜,一拳头果

  果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等,对身体有多种好处。《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10》建议,老年人每天要吃蔬菜400~500克,做熟后相当于四个拳头大小;水果200~400克,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

  吃蔬菜不仅要保证量,还要保证种类丰富,最好每天吃够5种,比如绿叶菜、茄果类、薯芋类、白菜类、瓜类、根茎类等各类蔬菜都要摄取到,以保证营养均衡。特别是菌藻类蔬菜也要多吃,如蘑菇、黑木耳、紫菜等,最好每天都吃一些。一般来说,蔬菜颜色越深,营养价值越高。对于大部分蔬菜来说,用水焯过之后凉拌、急火快炒都是不错的方法。对于咀嚼、消化功能相对较差的老年人,尽量挑选质地较软的蔬菜,如西红柿、丝瓜、冬瓜、南瓜、茄子及深绿叶菜的嫩叶等,切成小丁块或切成细丝后再烹调。如果老年人平常以稀饭或汤面为主食,每次可加入一两种蔬菜一起煮,以确保每天至少吃到1斤蔬菜。

  新鲜水果是膳食中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对于调解体内代谢有重要作用。多吃水果可以增进食欲,有利于矿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还能降低胆固醇,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老年人每天要吃2~3种不同的水果,可以采用“少量多次”的吃法。对于牙齿不好的老年人,可以把水果切成薄块或制作成果泥、果汁来食用。吃水果的时间以个人习惯为主,但餐前吃有利于控制总进食量,也可在餐后和两餐之间吃。▲

  

  限制在

  一小盖盐,两勺油

  高盐、高油饮食是很多慢性病的“罪魁祸首”。《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10》建议,老年人每天摄入的油量宜为20~25克,即不要超过半两,约为两瓷勺;盐不要超过5克,大致相当于一小啤酒瓶盖。

  相比年轻人来说,中老年人膳食更应清淡,学会利用其他调味方法,比如多用一些具有浓烈味道的蔬菜,例如用香菜、香菇来炒蛋或是煮汤、煮粥,利用醋、柠檬汁等各种酸味,来改变食物的味道。但如果烹调时用了酱油、鸡精等含盐的调料,就要减少盐的使用量。

  烹调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油量。如凉拌菜相对用油较少,采用煮、蒸、煲的方式做的菜基本不需要油,所以不妨多用凉拌、蒸、煮、煲的方式来烹调。此外,最好将不同种类的油搭配着吃,比如炒菜时使用花生油、豆油和菜籽油,凉拌时使用初榨橄榄油或芝麻油。(生命时报)


引言回复

by 消息中心

听听老人的心理需要
05/15/2014 4:35 pm 发表

幸福养老 心理需求

听听老人的心理需要

  老人要想安享晚年,除了衣食住行,还需要心灵慰藉。老伴体贴、子女孝顺、朋友往来,都能让他们更加幸福。对此,《生命时报》请来多位老年心理专家,解读老人的六大心理需要。

  

  尊重需要

  凡事倾听好商量

  孙向东,87岁,退休前是一家国营毛巾厂的副厂长。五一节,俩儿子带着全家来看老爷子。老孙要给孩子讲述自己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副厂长的经历。可刚一张嘴,大孙子就说:“爷爷,这事听您讲过不下五百遍。这些事还是留着讲给别人听吧。”一句话把老爷子气得够呛。

  尚兰说,每个人都有获得他人尊重的心理需要,这对老人而言尤为关键。老人爱挂在嘴边的“我走的路比你过的桥还多”,的确是事实。老人拥有年轻人不具备的丰富阅历和人生经验。如果晚辈能尊重他们的经验,家庭大事多征求他们的意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都能让老人获得心理满足。如果与老人的意见不统一,那么一定要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商量出一个更好的办法。另外,一些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也能让老人感到被尊重,比如赴宴时让老人上座、出门时让老人先行。当然,老人也应该正确看待自己,尊重年轻人。时代在变化,因循守旧有时容易失策。▲

  

  社交需要

  教会上网广交友

  吴荷花,66岁,家住北京望京。最近,她总是神神秘秘的,每天吃完午饭就出门,傍晚才笑呵呵地回家。儿子很奇怪:老妈往常总抱怨在家无聊,无处可去,甚至有点“抑郁”了。这些天老往外跑,能去哪儿呢?他忍不住问了老妈,这才知道,她在社区里认识了几个老伙伴,经常结伴去附近的

  一家咖啡馆聚会。

  孤独是老人心中的黑洞,无法用物质填补。广州老龄委一项调查显示,96%的老人业余爱好就是看电视,很少出家门。人是群居动物,总窝在家里,心灵和身体都受伤。只有出去走走,多与人交往,才能获得身心健康。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副教授海伦·拉奇发现,老人多参加社交活动,比如与人交谈、一起遛狗等,能培养良好心态。侯玉波建议,老人不应自我封闭。一要多与家人在一起吃饭、唠家常;二要保持与旧友的关系,结伴钓鱼、爬山;三要主动结交新朋友,可以参加象棋队、京剧小组等,会发现许多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朋友。实在没有伴,不妨上上网。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最新研究发现,老人适度上网有助提高生活质量,抑郁风险降三成。儿女们不妨教他们学上网,并帮着申请QQ、微信号;还可利用自己的人脉、见识,帮老人结交朋友。▲

  

  工作需要

  帮着父母找事做

  杨蕾,61岁,在印刷厂干了一辈子。她回忆说,自己刚退休时,完全感受不到轻松。想想今后就是没有工作的人了,她吃不下、睡不香,没多久就大病一场。病好后,她托人去了一家私企食堂帮忙。尽管一个月才拿800元,但在她眼中,有份工作最重要。

  老人退休后没事做,原有生活节奏被打乱,容易内心孤独。继续工作,与人保持交流,不仅能获得归属感,还能延缓衰老。英国一项研究发现,退休后继续工作的人患认知障碍症(老年痴呆症)的几率降低。许多老人有工作能力,更是生活的智者,不妨给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近几年,很多欧洲国家开始顺应老龄化趋势,给老人创造“老有所用”的环境,如推迟退休年龄、增加就业机会等。侯玉波对此建议,政府应提供适合老人再就业的岗位。同时,老人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发挥“余热”。医生、教师等脑力工作者可

  寻求返聘;从事高强度工作的人可根据爱好和健康状况,找份轻松的兼职。儿女也可以帮爸妈找点事做,但要提醒老人注意劳逸结合,做决定前做好“有得必有失”的思想准备,了解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支配需要

  耐心对待多忍让

  苏志君,65岁,尽管年过六旬,但她身体硬朗,做家务还是一把好手。有一天,她去儿子家“视察”,一推门就看到被子和衣服都胡乱堆在床上。她看不过眼,唠叨了几句。没成想儿子刚好在赶工作,不耐烦地让她少管闲事。苏阿姨生气地走了。

  老人爱插手子女的生活,是出于支配的心理需要。他们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巨大的心理落差催生无用感和失落感,觉得没人需要、肯定自己。有些老人会通过干预孩子的生活找回自我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支配的需要是人本能和固有的欲望。因此,一旦父母有类似情况,子女首先要多忍让,找机会跟父母聊聊,问问他们是怎么想的,试着找到更成熟理性的解决办法。其次,提些行之有效的建议,帮老人规划美好的晚年生活。老人也要理解后辈,别过多干涉。不妨换位思考,如果自己忙了一天,回家还要挨数落,是否愿意。▲

  

  和睦需要

  尽孝首先做到顺

  侯建国,78岁,育有两儿两女,逢年过节都子孙满堂,可他并不开心。上个月过生日,晚辈来给他祝寿,可老二家媳妇跟大女儿因为一点小事含沙射影地吵起来,可把他气坏了。

  儿孙满堂固然好,但人多嘴杂,晚辈吵吵嚷嚷,甚至闹矛盾,很容易忽略家里老人的心理。韩布新指出,老人对家庭和谐的心理需要较大。实际上,相对空巢

  (与子女住得不远,但不在一起住)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比绝对空巢(不住一市甚至一国)、非空巢(居住一户)者都高。

  韩布新说,“孝顺”的落脚点是“顺”。具体要做到两点:一是细观察。老人的心理很脆弱,有时一句话或一个眼神就可能使他们受伤。因此要观察爸妈的言行,通过细节判断是不是哪句话让他们不舒服了。二是会说话。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谁听了顺心话都会高兴。起冲突要赶紧说好话,化解矛盾。老人自己也要做到放宽心,记住“儿孙自有儿孙福”。非原则性的小事不妨由他们去吧。▲

  

  相伴需要

  挤出时间常陪伴

  姚翠凤,72岁,老伴前年因肝癌离世。孤零零的她慢慢觉得晚上睡不安稳,一躺下,脑子里就充满老伴的身影,求医无数也不见好。后来,在心理医生的询问下,她说出了真正的心病:既渴望有个精神伴侣,又担心被人议论,这一心理冲突加剧了失眠症状。

  李娟告诉记者,之前有调查显示,我国有抑郁情绪的老人占40%,主要因素是丧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刊载的一项调查显示,丧偶者有孤独感的比例为17.1%,高于在婚者的4.3%。单身老人独自生活,难免寂寞,即使子女在身边照顾,也非长久之计。中国人民大学统计表明,50%的老年人认为再婚的阻力来自传统观念的束缚,此外还有子女反对、财产分割等许多实际问题。

  因此,如果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是单身的,子女一方面要抛弃害怕家产外流等狭隘的顾虑,和老人认真谈谈,并帮着介绍。另一方面要陪陪父母,因为相伴也要子女尽一份心。如果和父母在一个城市,可以每周看望一次,或带父母出去玩;如果分隔两地,最好每周主动打一两个电话。老人自身也要摒弃传统观念,勇敢地追求晚年幸福。(生命时报)


引言回复

by 消息中心

幸福养老 他山之石
05/15/2014 4:37 pm 发表

美国 太阳城,一个慢节奏城市

居民必须55岁以上,车速不能超过48公里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有这样一座小城,全年阳光充足,气候宜人,城内布满了棕榈树和热带植物,街道上缓缓流动着高尔夫球车。但这里并不是高尔夫球场,而是亚利桑那州发展最快的城市——“太阳城”。

  歪打正着的老人城

  20世纪50年代,这里本来是一片半沙漠的棉田。地产建筑商德尔·韦布路过此地,觉得这里气候炎热干燥,土地又便宜,决定在这里建些住宅。因为,来这里度假的基本都是老人,于是,受此启发,他干脆把目标定在老人身上。上世纪60年代之前,他在这里建了些仅供55岁以上退休老人居住的样品房,同时修建了疗养、医疗、商业中心及高尔夫球场等老人娱乐配套设施。由于房价低、环境好,一经推出,供不应求。从那以后,这里便崛起了一座新城。如今,无论是面积还是人口,这个城市依然在猛增。

  “太阳城”还有一个名字就是“老人城”。之所以叫“老人城”,是因为这里明文规定:所有居民年龄必须在55岁以上,在该年龄以下者,即便是亲属也无居住权;子女想护理生病的老人,只能住在城外;18岁以下的陪同人士,1年居住时间不能超过30天。这样的规定使“太阳城”的人口独具特色:18岁以下的人口占0.4%,18~24岁为0.3%,25~44岁为2%,45~64岁为17.5%,65岁以上为79.8%。

  住宅类型多样

  “太阳城”中有多种住宅类型,以独栋和双拼为主,还有多层公寓、独立居住中心、生活救助中心、生活照料社区、复合公寓住宅等。房前屋后,常年绿荫如盖,鸟语花香,尤其是新开发的西南部新区,专供退休的公司主管和老板居住。独栋别墅位于高尔夫球场周围,不仅空气新鲜,还能出门就打球。

  看到这样的居住环境,你肯定认为房价会很高,老人们会望而却步。事实上恰恰相反,在“太阳城”内,因房地产开发商无需向政府缴税,使得房价更便宜。同时,城内的各种设施和服务收费相当便宜,如老人使用娱乐中心的设备,只需每年向中心缴纳456美元(约合人民币2840元)。

  打造慢节奏城市

  对于老人们来说,这座城市的魅力,绝不仅仅是气候好、适宜老人居住。实际上,这里的住宅与老人娱乐活动场所交织,所有设施全都以方便老人为第一宗旨:整个城市节奏慢,车辆最高时速为48公里/小时,高尔夫球车是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城区除了拥有几所专为老人服务的综合性医院外,心脏病中心、眼科中心等数百个医疗诊所遍布大街小巷。许多患有突发性疾病的老人,脖子上都佩戴着一个项链一样的报警装置,遇到危险,只要按一下“项坠”,救护车就会立即赶到。

  美中经济贸易促进会执行主席乌巴特尔指出,“太阳城”这种市场化运作的养老模式值得中国借鉴。“太阳城”将养老和大型养老机构相结合,一方面照顾了老人恋家的情绪,另一方面又能适应不同经济群体的需求。(生命时报)



澳大利亚让老人安享无忧晚年

  阳光、沙滩、草原、袋鼠……地广人稀、环境优美的澳大利亚是老人、孩子和动物的天堂。作为高福利和老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具备相对健全的养老体系。政府、非盈利机构、企业等都为保证老人的健康晚年做出了极大努力。

  根据老人情况提供养老服务

  据澳洲康复研究院董事长、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前校长伊恩·福布斯教授介绍,目前澳大利亚65岁以上的人口有320万,占总人口的14%。安定的住所、专业的照护成为保证这些老人安度晚年的基础。

  在澳大利亚,养老服务主要包括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几类。其中,养老机构会根据老人的护理需求,分为养老村、低护理养老院和高护理养老院。福布斯教授称,养老村主要指生活能自理的老人们集中居住的小区,一家一户单独居住,而且由个人埋单。养老院就不同了,它不靠个人付费,主要由政府出资。政府会对老人的个人需求进行评估,分为低级别护理、高级别护理和认知障碍症特殊护理,提供不同的服务,如生活自理能力较低,无法独自洗澡、做饭的老人,可搬进低级别护理的养老院;当大小便不能自理、无法独立进食时,就要入住高级别护理的养老院。

  在澳大利亚,政府是养老服务最大的投资者。仅2010年,澳大利亚政府在养老方面就支出了1780万美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6.2元)。这些资金由老年护理资金调度机构,经评估后支付给有资格提供照护的养老机构。这部分补贴不会直接发给老人,而是支付给他们所入住的养老机构,用于支付老人的基础护理费。具体的补贴数额根据老人的需要而定,每人每天52~183美元不等。

  政府为养老提供法律保障

  据福布斯教授介绍,澳大利亚政府在法律上也为养老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养老法案1997》就是澳大利亚养老服务方面的基础性法规,授权联邦政府严格管控各类养老机构,以及其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并对所有类型的服务提供方进行资格审查、规范,以保证所有澳大利亚人的养老权益。

  2012年4月,澳大利亚政府推出了“活得更久,活得更好”10年养老改革规划,并建立了全国性的老年照护系统。随着此项规划的实施,澳大利亚的养老政策也有了很大变化。福布斯教授称,比如老年护理资金调度机构就更改了原有的评估办法,原因是要照顾那些不想更换地方养老的老人,以保证他们过得舒心,享受到高效的养老服务及照料。

  免费医疗为老人解忧

  被病痛困扰,为医疗担忧,是多数老人的心病。但福布斯教授说,“在澳大利亚,免费医疗是公民普遍享受的福利。”医生、护士、理疗师等都会定期提供上门服务,到养老照护机构为老人诊治。若老人身体出了状况,大部分养老照护机构都能提供基础护理,为医生救护做好准备;或是将老人转去最近的医院救治。澳大利亚国家医疗保险系统规定,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这不仅减轻了老人的痛苦,也保证了他们无后顾之忧。

  此外,老人的心理健康作为国家基础医疗体系的一部分,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老人,包括认知障碍症患者,养老机构会为其提供特殊的照护设施,并可在专人帮助下,做一些康复训练。养老机构也会提供各种娱乐活动,定期带老人们做游戏、外出游玩等。许多由政府资助的非营利机构,也会帮老人舒缓心理问题,不定期地举办各种以“老龄群体”为主题的活动,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保证他们身心愉快。(生命时报)


引言回复

by 消息中心

发表新帖 | 发表回复
Note: 如果转载的信息涉及到版权,麻烦通知本站,以便第一时间尽快删除!
 
分享 |

 

标题导读 


金秋时光 


最近主题 


站务公告 | 隐私政策 | 使用规则 | 帮助中心 | 联系本站 | 广告服务 | 媒体报导 | 黄金会员


©2023 YouMe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