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表达不满五原则
|
06/19/2014 11:17 am
|
|
类别: 休闲茶馆
每个人都可能因工作压力、日常琐事、人际冲突等感到郁闷、焦躁。但大多数人因担心他人不满而压抑情绪,次数多了就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牢记表达不满情绪的5个原则,既能说出想法,同时不损害人际关系。
1.时限性原则。自己或对方在气头上时最好少说话,也不要等时过境迁再表达,否则会被误认为心眼小、爱记仇。不妨等大家的情绪都稍平静下来再表达。例如,不小心打坏了别人的纪念品,对方发火时,你可以通过拥抱、拍肩膀安抚他,等发泄完再道歉,告诉他你会尽量照样子赔偿一个。
2.内外向原则。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同样做错了某件事,性格内向的人敏感,外人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能让他觉察到并有所改变;外向的人大大咧咧,如果不明确地指出问题,他可能根本就感觉不到。所以,对前者要用委婉的方式表达,对后者要严肃、明确地指出其错误所在。
3.一致性原则。表达的情绪要与激起情绪波澜的事件在内容上一致。比如被人当众指责很难堪,你要郑重告诉他:我对这种言行感到愤怒。但不可把过去的、与此无关的事情扯进来,否则会淡化当前事件的严重性,还可能把问题搞复杂。
4.同水平原则。表达情绪时,要与引起不满情绪的刺激强度相吻合。比如同事随口说了句“你今天的衣服很难看”,如果怀疑他针对你,并大发雷霆,就很不合时宜。此时不妨淡然一笑,然后温和地指出他的话有点伤人。
5.无伤害原则。表达情绪,目的不外乎让对方体会到我们此刻的心情,促使其反思、致歉,解决当前的问题,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还要使双方关系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所以,表达情绪时尽量不要对他人造成伤害。关键在于控制好言辞的激烈程度,不可借题发挥,攻击对方。-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与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李君 (生命时报)
by 休闲中心
|
|
|
|
学会有效地表达情绪
|
06/19/2014 4:19 pm
|
|
生活中,我们可能因工作上的压力,或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感到郁闷,甚至有些愤怒,但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忍气吞声。原因是,他们担心自己如果把情绪表达出来,反而可能让事情变得更糟糕。如果压抑的次数多了,就会出现异样状况,所以学会有效地表达情绪很重要。
时限性原则。表达情绪要选择恰当的时间。对方正生气时尽量不要表达,以免火上浇油。自己正在气头上时,也不要表达,以免由于情绪激动而节外生枝。不妨给自己和对方一个情绪的缓冲时间。
承受性原则。由于成长经历、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差异的。对于内向的人,需要委婉表达,以免伤害对方。对于外向的人,要严肃、明确地指出其错误所在,以期能引起他的重视和改变。
一致性原则。我们所表达的情绪,要与激起你情绪的事件在内容上一致。说的时候,语气一定要坚定,要让对方感受到心理压力,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你造成的伤害。但是,不可以把与此无关的事情扯进来。
同水平原则。表达情绪时,一定要注意在强度上尽量与引起你情绪的刺激强度相吻合。我们既不能因为芝麻大点的小事大发脾气,也不可在是非原则问题上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无伤害原则。一般来说,我们之所以要表达情绪,目的不外乎三点:一是想引起对方的情感触动;二是希望激发对方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思;三是为了促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所以,我们在表达情绪时,尽量不要对他人、环境造成伤害。既不要发泄不满与怨恨,损害自己的形象和尊严,更不可借题发挥,攻击对方。
发展性原则。我们要通过情绪表达,避免问题的严重化,并能促使其朝着双方共同期待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在某个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完全可以直言不讳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说出来。哪怕是通过争辩的方式,只要能达成观点基本一致,使双方的利益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维护就行。- 宋文娟 (摘自4月8日《甘肃日报》) (2014年6月20日 生命时报 健康文摘)
by 休闲中心
|
|
|
Note: 如果转载的信息涉及到版权,麻烦通知本站,以便第一时间尽快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