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Meta - 健康养生 - 熬夜过劳易致气虚
欢迎您,访客 | 登入查看你的信件 | 繁体 注册| 账号管理| 私人信箱| 搜索本站| 登入
YouMeta 老年之友 / 图文分享
部分图文内容采用AI技术制作,仅供娱乐/参考
Email: abc@youmeta.com Text:626-765-4629
本站首页 -> 老年之友 -> 图文分享 参考消息 | 精彩图文 | 精彩故事 | 美国生活 | 生活休闲 | 老年生活 | 搜索论坛
北美家园/美国生活
洛城生活
赌城生活
南加生活
北加生活
纽约生活
美国各地

老年之友/生活休闲
金秋时光
情感心理
生活百态
家庭生活
休闲茶馆
健康养生

精彩内容/精彩分享
精彩图文
精彩故事
精彩话题
精彩视频
幽默搞笑
参考消息
熬夜过劳易致气虚
10/26/2014 5:27 am 发表

类别: 健康养生

熬夜过劳易致气虚 参芪煮10分钟当水喝补气

   熬夜、过劳、久病不愈,现代生活方式常致气虚——

   对气虚的认知,常被认为与血虚在一起,例如女性常见的“气血两虚”。其实,气虚广泛存在于大众人群当中。中医专家表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理活动的动力。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如熬夜、过劳、久病不愈等,都是伤气行为。伤了气,脏腑功能低下,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阴阳失衡,带来更加严重的疾病。因此,大多数的现代人都需要补气。

   后天之气来源自脾、肺、肾

   什么是气?在中医的理念中,有很多抽象的定义,气就是其中一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邝秀英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其中气是推动调控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打个比方,中医认为血液的流动需要靠气来推动。气就像是推动水流的动力一样,是无形的。正常人的身体“血流”应该是顺畅的“活水”,“动力”不足,血液流动就会缓慢,甚至凝滞、瘀阻。

   那么,气从哪里来呢?邝秀英解释道:气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气是一种禀赋,是身体的基础素质,来源自父母。后天之气则来源自脾、肺、肾三大脏腑。食物在脾中产生水谷精气,肺的呼吸带来大自然的“清气”,而肾主纳气,具有摄入肺所摄纳的清气。再打个比方,身体的气就像银行存款一般,先天之气像是父母给的第一笔资产,后天之气需要从日常努力中获得,不断存储。日常生活每天也不断消耗一定量的气,就像从银行提取存款一样。如果不注意养生保健,消耗的气多于补充的气,导致入不敷出,就容易坐吃山空,而出现气虚的表现。

   相当一部分都市人都需要补气

   “气是人体活动的动力,因此,很多疾病是从轻度气虚开始的。”邝秀英说,伤了气,脏腑功能低下,久而久之打破阴阳平衡,导致阴虚或阳虚。“通过我院体检科中医体质辨识发现,气虚或气虚合并其他体质的人群占了体检人群的一半有多。”

   “有相当一部分都市人都需要补气,这跟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关。”她说,熬夜、劳累过度、久病不愈等都会引起。例如最近秋季咳嗽的很多,许多人一直拖着不治疗,或者随便在药店买点药吃,治疗不当,久而久之就会伤气;运动过量或者工作过度劳累都容易气虚。

   气虚会有一系列的身体表现,如脸色晄白(苍白无血色)、脉搏虚缓、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顿(提不起精神)、四肢无力、没有胃口、容易感冒、出汗多、容易大汗淋漓或出冷汗等。如果有上述症状,最好到专业中医科咨询医生,再选择补气方式。

   气虚还与五脏六腑有关

   由于气是推动身体机能的能量和动力,因此,具体脏腑功能不足,也会表现出各自脏腑气虚症状。

   心气虚表现为脉搏缓而无力、精神萎顿、脸色白、记忆力差、心慌胸闷等。肺气虚容易咳嗽、喘气,讲话声音低、上气不接下气。脾气虚表现为肌肉无力、头晕目眩、消瘦、胃口不佳、口淡、腹胀泄泻、内脏下垂、水肿、出血(女性崩漏、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尿血、便血等均有可能与脾气虚相关)等。肾气虚,肾为先天之本,小孩子容易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大人容易表现出一些生殖泌尿系统方面的问题,例如男性遗精,女性崩漏不孕、月经不调等;老年人容易表现在提早衰老、脱发、牙齿松动、二便失调。肝气弱,常常表现为抑郁思虑、月经紊乱、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眼睛干涩昏花等。

   岭南地区湿气大、消耗大,所谓“土薄”,因此,脾气虚的人群有很多。邝秀英说,一般来说,补气可以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是通过补全身之气或者针对某脏腑补气,另一方面改善生活方式,减少气的损耗。

   多数人补气适合用太子参、党参、黄芪

   中医中补气的药物很多,例如参类就是公认的补气佳品。高丽参比较温补,适合气虚甚至阳虚体质在冬季补气。燥热、阴虚体质的人慎用高丽参,可以选用性质偏凉、养阴的西洋参;太子参(又称“童参”)、党参性质平和,适合大部分人。

   黄芪(北芪)是中药中的“补气之长”。不过,岭南人部分体质兼阴虚、易上火,可以改北芪为南芪(五指毛桃)。邝秀英表示,补气药材的烹煮方法很简单,除了煲汤之外,还可以直接将药材在沸水中滚煮5-10分钟,饮用即可。不过,补气也要适可而止,所谓“气有余便是火”,补气不当容易上火。一旦出现上火症状,最好停止用药或减少药量。

   对于同时需要补脏腑的人群,中医通常会采用经典的复方进行调节。如肺气虚用玉屏风散,心气虚用柏子仁丸,脾气虚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丸等。复方选用更有针对性,最好咨询专家再用。另外,也可以在饮食中多用有利脏腑的食物。例如岭南人脾气弱居多,补气的同时可适当用白术、云苓等中药,兼有醒脾利湿的功效。(新快报)


引言回复

by 休闲中心

发表新帖 | 发表回复
Note: 如果转载的信息涉及到版权,麻烦通知本站,以便第一时间尽快删除!
 

 

标题导读 


健康养生 


最近主题 


站务公告 | 隐私政策 | 使用规则 | 帮助中心 | 联系本站 | 广告服务 | 媒体报导 | 黄金会员


©2025 YouMe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