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坏胆固醇 与心血管疾病
|
09/04/2014 5:39 am
|
|
类别: 健康养生
健康提醒, 控制坏胆固醇,防范“动粥性疾病”
如果血脂检查项目中,LDL-C(低密度脂蛋白)呈现 “↑”,说明你血液里的坏胆固醇已经超标,你需要防范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了。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简称“动粥性疾病”),是造成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都属于它的范畴。
据介绍,LDL-C(低密度脂胆固醇)升高,是动粥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胆固醇是血液中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胆固醇主要分为高密度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胆固醇(LDL-C)。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是“好胆固醇”;后者会附着在血管壁上,一旦过量,就会导致动脉硬化,因而被称为“坏胆固醇”。
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增多时,会使血液变稠,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引发 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中风,危及生命。
此外,不能忽视“动粥性疾病”对于卒中和糖尿病患者的危害。美国卒中防治的成功经验表明,减轻卒中负担,积极启动他汀类药物控制胆固醇功不可没。但中国卒中患者胆固醇控制普遍不理想,药物依从性差,与欧美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
动粥性疾病也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对于糖尿病的管理不能只盯着血糖,必须通过加强对包括高胆固醇在内的多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才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羊城晚报)
by 休闲中心
|
|
|
Note: 如果转载的信息涉及到版权,麻烦通知本站,以便第一时间尽快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