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Meta - 健康养生 - 秋季养生需适量进补舒缓压力
欢迎您,访客 | 登入查看你的信件 | 繁体 注册| 账号管理| 私人信箱| 搜索本站| 登入
YouMeta 老年之友 / 图文分享
部分图文内容采用AI技术制作,仅供娱乐/参考
Email: abc@youmeta.com Text:626-765-4629
本站首页 -> 老年之友 -> 图文分享 参考消息 | 精彩图文 | 精彩故事 | 美国生活 | 生活休闲 | 老年生活 | 搜索论坛
北美家园/美国生活
洛城生活
赌城生活
南加生活
北加生活
纽约生活
美国各地

老年之友/生活休闲
金秋时光
情感心理
生活百态
家庭生活
休闲茶馆
健康养生

精彩内容/精彩分享
精彩图文
精彩故事
精彩话题
精彩视频
幽默搞笑
参考消息
秋季养生需适量进补舒缓压力
08/12/2014 6:48 am 发表

类别: 健康养生

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 。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以吃为主的“贴秋膘”。

  随着社会的发展,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不得不加入了“养生大军”,因此养生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年轻人更需要的则是精神上的“养”。

  立秋之后防病侵袭

  “由于秋季雨水减少,天气比较干燥,这个时期是咽炎、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市中医院脾胃肝病大科主任中医师王昊说。

  立秋之后,早晚温差大,人体免疫和抗病能力下降,稍一着凉,就容易鼻塞、流涕、发烧,俗称热伤风。热伤风发热重、恶寒轻,一般病人没有寒冷的感觉,只是发热,出汗多但是热不退。

  温差大不仅会引起热伤风,还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温差的变化容易诱发血压的变化,血压不稳定从而引起脑出血、脑血栓,同时心脏血管也会受到影响从而诱发交感兴奋。同时,秋季天气转凉,人们食欲旺盛,许多年轻人盲目大吃大喝也会使血脂、血糖、血压出现异常。”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石海莉告诉记者,如今心脑血管疾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由于年轻人平时作息不规律,不注意气候变化增减衣物等习惯,这类疾病已“盯”上了年轻群体。

  适量进补 养好身体

  立秋虽然标志着秋季的开始,但刚立秋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通常还是较高,空气的湿度也还很大,人们不但感觉不到秋凉和秋燥,反而到处都是闷热潮湿的感觉。

  “人们在夏季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的胃肠不能一下子承受,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焦卫东建议,初秋进补宜清补而不宜过于滋腻。

  民间还有“立秋不吃瓜”一说,意思是立秋以后天气转寒,此时属凉性的西瓜、黄瓜就不可以再吃了。

  专家指出,尽管立秋后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所以防暑降温要继续,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全部撤除。西瓜、黄瓜等果蔬适度食用也无妨。“秋季是蚊虫下卵期,食用瓜果等过季蔬果切忌存放过久。”焦卫东提醒。

  “中医有阳虚和阴虚一说,简单说,‘阳’是提供动力的,‘阴’就是提供动力的物质,如血液、津液等。”王昊告诉记者,除了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此外,秋季进补还应因人而异,因此,对于身体虚弱、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进补,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舒缓压力 调好精神

  秋季天气干燥,且易生悲忧之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和愉悦心情,有利于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缓新陈代谢、减轻燥热感。郁闷烦躁时,不妨听听舒缓音乐、看看优美画册等等,以更好地保持心情愉悦。”石海莉建议。

  此外,在这个养生的“黄金季节”,怎样调理自己的精神、舒缓压力?专家表示,要从内在、起居、运动等三个方面入手。

  内在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起居调养: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天气变化无常,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从而生病引起心情烦躁。

  运动调养:这个时节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适当的锻炼可令人心情愉悦。

  养生提醒:

  不可盲目服用保健品

  进入秋季,不但是养生的黄金季节,更是保健品销售旺季。

  “进入8月我们就已经开始备货,因抗暑消耗的体力需增加营养补充,合理进补不仅可以弥补夏季的过度消耗,还能增强人体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所以这段时间是保健品销售的旺季。”市某家保健品专卖店售货员告诉记者。

  “不提倡服用保健药品,因为市面上许多保健品功效有所夸大,而且现人们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缺少营养,更多的是营养不能吸收。”焦卫东和王昊两位中医提醒,进补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不可盲目购买保健品,切忌把药品当作食品服用。(郑州日报)


引言回复

by 小爱分享

发表新帖 | 发表回复
Note: 如果转载的信息涉及到版权,麻烦通知本站,以便第一时间尽快删除!
 

 

标题导读 


健康养生 


最近主题 


站务公告 | 隐私政策 | 使用规则 | 帮助中心 | 联系本站 | 广告服务 | 媒体报导 | 黄金会员


©2025 YouMeta.com